院友简介
李青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mpa校友,2012年创办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任该公司董事长。
2020年8月21日,学院对工作在防疫一线的校友李青龙进行了访谈,此次访谈主要依据他在抗疫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疫情中的数据治理——展开。
李青龙于2003年进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回忆起在清华公管学习的日子时他说:“在学校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时候我们没有很好地珍惜那段时光,所以工作之后又回到校园读书的时候,对校园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对学校和学习的感受和理解都更为深刻。”当时,mpa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科的爱好在全校公开选课,因此他选择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放为mpa同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与学术研究生有同等机会。提起这一点,李青龙表示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给mpa学生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
在公管学院的求学过程为李青龙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是能力的锻炼,更将公共管理的品质留在了他的心里。李青龙离开学校后的择业选择和奋斗历程,始终践行着明德为公的学院精神。2012年,李青龙创办了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舆情大数据的创新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李青龙率领自己的团队“智慧星光”,运用大数据技术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李青龙与公管学院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合作,基于海量疫情文本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疫情领域模型,深入分析全国、北京和地方疫情舆情态势,为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供内参报告、辅助决策。与学院研究合作的成果,支持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关于疫情期间社会心态方向的研究,形成了疫情期间的“五情”分析报告,并在刊物上发表(见文尾标注)。
回忆到疫情初期的工作经历,李青龙说:“我们在大年三十当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钟,实施挖掘互联网数据,也是很辛苦的。”然而,在他提到自己率领智慧星光团队在疫情期间做出的一系列成果时的,这份辛苦被他描述地云淡风轻。在他的身上,生动地体现着清华公管人的知责尽责,勇于担当。针对疫情期间克服信息爆炸,实现高效抗疫的政府治理,李青龙及其团队利用积累的多年经验,“在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公共治理这些领域做了一套模型,就是政府治理的几个分类,包括建立一级标签,二级标签,三级标签这些体系。在这次的疫情期间,我们又把这个分类体系的标签做了一次升级,更符合疫情当下的情况。做完之后我们就把它公开,做了一个星光数据的疫情支持平台。”
通过将所有的互联网公开数据都进行实时的获取和实时的挖掘分析,再结合平时建立的社会治理、公共治理的这些模型,为防疫措施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决策依据。李青龙介绍了具体的工作成果:“比如我们做了一个防疫的看板大屏,大家利用率很多,在一些政府单位里边都落地,这是我们防疫的工作效果。”
在聊过疫情期间的大数据治理之后,李青龙谈到了自己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一些体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大数据的标准没有建立,各种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往往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李青龙希望在未来能够加深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确定这些标准体系,在一个广泛的、公开认可的标准下促进行业研究的纵深发展。
分析回顾了大数据技术在抗击疫情上的运用和优势后,李青龙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信息化的普及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要素——数字化和智能化。大数据是数字化应用非常重要的概念,近年来逐步变成一种基础性能力,要想提升效率、做好治理,那么就必须要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所以,他认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可能是数据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运行型数据,这是政府运营或者企业运行过程当中产生的数据,即内部数据;第二类是寡头所有的特殊数据,比如说淘宝里的购买数据、支付宝的支付数据;第三类是互联网的公开数据。在未来,这些数据在公开效率上都会越来越高。
在谈及数据治理的发展道路时,李青龙提到在未来内部数据的发展中,各主体对其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所以数据壁垒会越来越严重。数据如果跟个人隐私信息有一定的相关程度,则被称为“部门隐私信息”,很难贡献出来,所以政务数据的孤岛现象及内部数据保护主义会越来越重。而在公开数据的价值挖掘方面虽然已经卓有成效,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提到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情况时,李青龙认为:“智能化是建立在数据之上,让数字发挥更大作用、效率更高的一种方法。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离开数据在未来就是无源之水。全面智能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最后,李青龙针对疫情数据公开中的隐私问题发表了看法,他强调应明确疫情数据公开中隐私的标准。为了社会治理,在一定意义上加强对这种有效信息的披露,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社会安全必不可少的一个策略方法,但不能走向另一个公开的极端,现在基本上每个你到过的地方都有你的信息,必须要明确规范、加强管理。他相信有了这次经验之后,我国在未来的信息披露做法上会变得更成熟。
*发表的论文题为:彭宗超,黄昊,吴洪涛,谢起慧.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j].治理研究,2020,36(0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