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敬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mpa,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现任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分党组书记、局长
窦敬丽在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调研
在学院即将迎来建院20周年之际,一则消息让我们振奋。江小涓院长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为国家治理贡献清华智慧,作为院友我们倍感自豪。
千禧之年应运而生的清华公管学院,在创建一流学院的征途上稳步前进,我们也在和学院一起成长。我作为学院2003级mpa,是三年清华脱产学习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清华毕业后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从泰山脚下的一名公务员成长为共和国部委的司局长。自己始终铭记这段珍贵的经历,怀着感恩关注学院的发展。结合自己从事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督察工作,提几点思考。
1、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肩负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的重任。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需要符合自身发展的公共管理理论支撑。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理论需要经世致用,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清华公管学院作为国内率先成立的第一批公共管理学院,理当勇立时代潮头,承担时代之责,在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公共管理理论方面走在前。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要扎根中国大地,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研究中国公共管理的制度优势和制度变革;即要学习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理论,也要为世界提供中国治理方案,把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纳入国际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中,扩大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国际影响;要挖掘中华传统优秀管理基因,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挖掘优秀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元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的范畴、命题、语言体系和理论体系。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应彰显中国特色,越具有中国特色,越会成为世界一流。从我从事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看,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移植西方理论多,研究中国社会制度、运行机制、文化传统下的公共管理理论供给不够。比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按照“两个统一”的要求建立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新的体制,将原来的土地、矿产、林草、海洋等自然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来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统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制度、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如何实施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再如,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国家,西方的土地管理学基本上是基于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中国土地管理改革也亟需理论创新和指导。
2、面对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用理论指导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大有可为。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清华公管人坚持“明德为公”的理念,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推进全球治理为己任,投身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了重大贡献。薛澜院长三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辅导讲解;薛澜院长、江小涓院长今年分别参加6月2日、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并发言;江小涓、胡鞍钢、薛澜、苏竣、杨永恒等多名老师深度参与了国家多轮五年规划纲要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多次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部委政策及文件的起草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40多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也是对公共管理研究进行检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和服务实践,就如我所在的督察区域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西安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陕西缺水之地挖田造湖建设秦东水乡”、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青海木里煤矿滥开乱采等重大事件,还有针对全国批示的“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都反映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的理念(政绩观)、机制体制、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也反映了我国公共管理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问题和需求。
实践见真知。清华公管学院有责任、有资格、有能力深度研究这些重大公共管理事件,更多参与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做好理论实践融合。无论是我院承担中组部的案例开发工作,还是新型公共管理智库建设,既要向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咨询,也要把服务转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只有增强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底色,才能描绘更加丰富多彩的蓝图。
3、面临历史机遇,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清华公共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被评为a 学科;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在国内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 ;今年突发疫情后,学院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推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进步,体现了公管学院的担当和国家情怀。江院长集经济理论与治理实践于一身,将会带领学院学科建设走向新高度。
当前,我国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已经完成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在迈向现代化,公共管理学科也应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完善发展。从自然资源管理角度看,自然资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地位。2018年新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但公共管理学科中,只有一个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尚未设立与自然资源管理相适应的学科。同时,原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囿于利用导向,强调以我为中心的资源利用观,缺乏“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人地和谐观”“生态优先”等现代整体认知。比如在今年设立的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中,主要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为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灾害方面的应急管理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再如,早在2006年我国就建立了土地督察制度,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机构,对省级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察机构曾设想建立土地督察学科未能实现。如今土地督察又拓展成了自然资源督察,另外国家还先后建立了环保督察、统计督察、海洋督察等监督体系,急需和督察相适应的专业化公共管理学科提供学科支撑和指导。
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学院要密切跟踪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前沿理论,适应现代社会综合化发展和细分化发展两个方向的需要,构建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支柱学科。比如自然资源管理就是要综合土地、矿产、林草、海洋等山水林田湖草相关多学科成果,形成新的公共管理学科。比如现代应急管理,也应包括突发疫情、洪水灾害、森林火灾、交通安全、地质灾害等。又如,研究总结现有督察机构的监管实践,建立行政督察学科或者自然资源督察学科,为规范和指导督察实践提供支撑。
4、学院在与院友加强互动上还需深化认同实现多赢
20年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公共管理学院的“双一流”道路上探索和进取。江院长在去年夏季毕业典礼上寄语mpa同学,把从学院学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勤奋努力,让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绩成为“双一流”。实现这两个“双一流”,学院与院友责无旁贷。
学院成立以来,共培养出4000余位院友,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着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工作。为加强与院友的联系,学院成立校友理事会,倡导公管家园,举办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开通网上直播课堂,推出“校友专家库”计划,“公共管理评论”开设“实践视野”栏目征集院友文章,以及每年的校庆、院庆活动等。在与院友的互动方面,学院已做了大量工作。
学院和院友之间要深化认同。院友对学院认同是院友对学院所产生的自豪感、心理依恋感和文化归属感,是对学院发展的信心,也是学院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收到江院长署名的新年贺卡时会感觉到温暖,会不由自主的向同事炫耀,会把学院赠送的有清华标志的鼠标垫用在办公室的电脑上,会主动自觉关注学院发展并献计献力。学院对院友认同是学院对自己培养人才的认可,对院友成长的关注。认同是双方以对方为自豪,表现为院友的一种社会心理,也表现为一种公共理性,即全体院友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的学院文化以及“明德为公”的精神引领与价值追求。
在认同基础上实现学院与院友的良性互动,学院可将院友纳入研究范畴,建设院友数据库并开通院友信息平台。对自己所培养的院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观察其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在社会上发挥什么作用,以此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真实差距,总结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学改革,形成学院与社会深度有效互动。相关研究显示,大学对毕业五年以上的校友开展调研,一方面有助于大学深入了解校友所受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提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做好未来校友的培养工作,激发出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
院友是学院的宝贵资源,学院是院友的心灵港湾。学院与院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是长久的守望和持续的关注。学院守望着每一位院友,院友积极的关注学院、心系学院发展。在两个“双一流”目标感召下,引领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做世界一流的团队和项目,培养优秀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明德修远,为公致新。自信的清华,美好的公管。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我们清华公管人永远心相连、情相牵。公管的路,我们一起奔跑,公管的未来,我们一起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