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新风险与新治理”系列特色讲座第二讲在我院顺利举办。本期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技术信任:公共管理中的‘邓宁-克鲁格效应’”,由我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蒙克老师主讲,所支部书记郑振清老师主持。
蒙克主讲
蒙克首先借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完成期末作业占比判定是否挂科的案例引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问题,随后他介绍昆士兰大学对17个国家17000多人进行的关于ai信任程度的调查研究,并从不同国家、不同场景、国家间不同场景、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社会阶层、人工智能带来的不同风险、技术开发主体等角度的信任差异进行详细介绍。同时,他介绍爱德曼研究公司对28个国家的3.6万人进行的关于各种机构信任程度的调查研究,他提出塑造人工智能信任度的微观基础之一可能是所谓的“邓宁-克鲁格效应”,并通过丰富的案例与大家展示分享。最后,蒙克指出人工智能在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等新兴“金砖四国”经济体中最受信任和接受,可能与“邓宁-克鲁格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程度有关。该效应可能会导致对新技术的仓促采用和过度信任,使得监管和政策措施滞后于技术进步,从而增加技术风险。
交流环节,郑振清提出技术社会学的常用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对研究公众面对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时的态度的参考价值。tam的关键变量是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两者决定了使用态度,进而决定使用意向与行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公众的技术信任与技术接受度或技术使用人偏好之间有何关系,值得开展实证研究。博士后田贵平、刘凯等老师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人工智能应该被设定为竞争对手还是工具等问题与蒙克进行交流。
会议现场
新风险与新治理——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系列特色讲座简介
中国已进入数智时代与风险社会时代。随着经济产业、社会生活与公共管理的加速数字化,新的社会风险也在酝酿: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及其风险、信息茧房下的群体价值观冲突、数字化下的个人隐私风险、老龄化与社区社会治理新问题、开放社会的发展与安全问题,等等。
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新的治理研究——对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价值、制度、组织、政策与技术等维度进行系统思考与学术创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与教工党支部拟开设“新风险与新治理”系列特色讲座,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与专题研讨,从不同角度探讨不同领域的新社会风险对当代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新风险与新治理”系列特色讲座由社会所教师主持,在“新风险与新治理”的统一主题下采取多线程分专题推进的方式,近期拟在人工智能风险应对、数字化时代价值观矛盾应对、社区与社会治理难题应对等方面多线程推进,热烈欢迎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参加。
供稿丨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