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跟踪报道
我院专家观点:
对中国负责 也是对世界负责
2009年05月19日 来源:新华网
自4月下旬发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甲型h1n1流感已迅速蔓延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病毒,6年前经历过非典疫情考验的中国从一开始即采取了诸如加强对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对密切接触人员实施7天隔离观察,定期向公众、国际社会通报疫情等严格的防控措施。
“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我院院长薛澜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在防控效果和防控社会成本方面取得了合理的平衡,这是负责任的举动。”
长期研究中国应急管理问题的薛澜指出,中国当前采取的措施是立足基本国情,对甲型流感疫情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研判后作出的决定。
在他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非常大、流动性非常高、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同时,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资源也相对比较薄弱,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一旦大规模传播起来,很有可能出现巨大数量的发病者,使得中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不堪重负,难以及时提供有效治疗。”他说。
在周边疫情如此严峻的时期,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防控措施:在国境口岸上严格检疫查验,要求详细准确填写健康申明卡。加强国内旅行环节的检疫查验,在车(航)站、码头以及交通工具上实施体温检测。加强医院发热门诊对发热患者的筛查。
医学界普遍认为,严格的措施最大限度延缓了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为各级各地医疗卫生部门应对疫情争取了时间。
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北京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医护人员时指出,这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中国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
薛澜认为,中国政府应继续密切监控疫情变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交流、密切配合,针对不同阶段流感传播的特点,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继续在防控效果和社会成本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他同时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采取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流感疫情可能对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以及对经济社会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保证世界经济复苏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中国以“非常举措”阻遏甲型流感疫情蔓延
2009年5月21日 来源:新华网北京
甲型流感疫情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中国遭遇的最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中国重整卫生防疫体系后的首次重大考验。6年来,中国重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完善了危机应对和处理机制,为阻遏甲型流感大暴发提供了坚强保障。
温家宝总理近日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全国的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人们注意到,与非典时期相比,中国此番面对甲型流感疫情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更加从容不迫。
我院院长薛澜评论说,中国政府从甲型流感全球初起步阶段就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及时向公众公布疫情,加强出入境检查,并对相关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最大限度延缓了流感在中国的传播,给各级医疗卫生等部门应对流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一些西方人士和媒体批评中国面对流感疫情“反应过度”相比,中国的老百姓对严密的防控举措并无怨言。此间观察家指出,在宝贵的生命健康面前,不应奢谈“过度”。
“中国在防控效果和防控社会成本方面取得了合理的平衡,这是负责任的举动,”长期研究中国应急管理问题的薛澜说。
他指出,中国人口密度非常大、流动性非常高、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同时,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资源也相对比较薄弱,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一旦防控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们注意到,成功唤醒公众责任意识也是中国内地有效阻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之一。面对疫情升级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媒体和公众呼吁自疫区归来的人士实行自我隔离措施,发热后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应主动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