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4日至8月17日,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第六届暑期研讨班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本次暑期班的授课教师团队由吕孝礼、韩国义、孔锋、钟玮、林鸿潮、朱浒、游景然、张巧运、徐建华等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组成。授课教师向学员介绍了不同学科领域应急相关研究的学术起源、发展脉络、主要版图及未来研究方向。
2023年8月14日上午,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第六届暑期研讨班的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中国应急管理五十人论坛联合发起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公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澜教授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开班仪式由公管学院长聘副教授,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吕孝礼主持。
薛澜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暑期班的历史,他希望学员们能通过暑期班学习,更好地掌握不同学科视角的学理基础,为未来深化应急管理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薛澜教授开班仪式致辞
吕孝礼教授为学员们带来《危机管理》的授课。吕老师从危机研究的主要来源及分布谈起,探讨了学界理解“危机”的方式。吕老师还进一步从危机诱因分析与准备和危机研判与决策两个研究领域向学员们展示了危机研究的主要进展。
吕孝礼老师授课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韩国义高级研究员在线上为学员们带来题为《灾害的地理学研究》的授课,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孔锋副教授在线下主持。韩老师以“什么是地理”为切入口,介绍了hazard和disaster研究的核心概念及演化。之后,韩老师系统性地概述了灾害地理学研究的当前研究版图。孔老师在每节课课后为学员们答疑解惑。
韩国义老师授课
孔锋老师主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钟玮长聘副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危机与风险沟通》的授课。钟老师首先带领学员明晰了危机沟通与风险沟通的相关概念,随后介绍了风险沟通、公共卫生危机沟通、公共关系危机沟通、媒体传播危机沟通等理论进展,最后指出了学科融合的可能。
钟玮老师授课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法治政府研究院林鸿潮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紧急权力的正当性与应急法治模式》的授课。林老师从时间、信息、资源等维度辨析了紧急权力的正当性,从事实和规范层面讲述了紧急权力的社会信任机制,带领学员深入理解了紧急权力的定义、来源和作用。林老师还介绍了基于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应急法治模式及对应的批评。
林鸿潮老师授课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所所长朱浒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中国灾害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中华文明的赓续》的授课。朱老师介绍了自然史视野下的灾害与环境,以及灾害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史,并概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分析了中国灾害治理的成效。
朱浒老师授课
英国约克大学商业与社会学院游景然助理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组织韧性概念以及对未来研究实践工作的影响》的授课。游老师首先介绍了韧性的学术概念,接着分别详细介绍了组织韧性和员工、商业模式、企业和供应链的韧性,并从理解韧性的事件视角和变化视角说明了韧性在组织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游景然老师授课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科学系助理教授,署理副系主任张巧运为学员们带来题为《灾难的人类学研究》的授课。张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灾难研究的人类学视角和方法,并系统讲述了灾难的社会文化肇因、灾害应对方式以及灾后社会适应与变迁相关研究。
张巧运老师授课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系长聘副教授徐建华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风险认知与沟通》的授课。徐老师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基本概念谈起,并以此为基础讲述了风险认知研究的缘起和进展,以及风险沟通相关研究问题与模型。徐老师还从自身研究经验出发分析了风险认知与沟通的未来研究方向。
徐建华老师授课
暑期班期间,组委会还邀请《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曹胜、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执行副主编李颖、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副主编吕孝礼开展了期刊编辑面对面座谈活动。此外,授课教师分别与学员开展了小型研讨交流会,针对学员的研究困惑答疑解惑。
米加宁、曹胜、李颖、吕孝礼座谈
8月17日,暑期班举办了结业仪式,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做闭幕致辞,彭老师希望大家进一步认识多学科视角对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大家走进田野、深入现实,做有意义的研究。
彭宗超老师致辞
暑期班合照
在结业仪式上,授课教师代表为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的26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获得结业证书的学员名单如下:
据悉,本届暑期研讨班在前五届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去年12月份启动了筹备工作,旨在针对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来系统强化学员的学理基础,主要邀请了应急管理相关学科领域科班出身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不同学科领域学术发展脉络,讲授内容希望做到:(1)具有理论深度:充分发挥每位专家对各自领域深度理解的优势,讲清楚该学科视角下国内和国外理论脉络和发展趋势,包括核心概念、核心学者、理论观点及争鸣,以及在实务领域产生的影响。之所以寻根朔源,其实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跨越文化情景来理解主要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情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需求。(2)展现不同学科视角对于理解应急现象的独特贡献和学术魅力。(3)指出可供学生拓展阅读的核心理论著作。
供稿丨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